首頁 > 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中心概況 > 內設機構 > 華南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室 > 科研進展
近日,基因中心作物品質控製與多組學技術創新團隊在aBIOTECH(中科院農林科學二區,IF=5.0)發表了題為“A novel proteomics workflow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S-nitrosylation”的研究論文,這項工作開發了一種能同步分析植物磷酸化和S-亞硝基化修飾組的共性技術。基因中心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中心職工張文洋博士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王炎姣為論文第一作者,晏石娟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在調控真核生物的蛋白質功能及細胞過程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不同類型PTMs之間存在高度的串擾,然而,目前尚缺乏能夠同時高效檢測和分析多種PTMs的係統性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並優化了一種磷酸化親和標簽切換(PAT-switch)技術,實現了磷酸化與S-亞硝基化修飾的同步鑒定。通過模型蛋白及複雜生物樣品的應用驗證了該方法具有高的靈敏度、覆蓋度和良好的重現性。作者進一步將此方法應用於擬南芥幼苗的雙修飾組深度表征,共鑒定出12,552個磷酸化位點和6,108個S-亞硝基化位點,構建了迄今單次研究中最大的植物S-亞硝基化修飾位點數據集,其中包括3,795個尚未被主流數據庫收錄的新S-亞硝基化位點。這一技術為解析植物信號轉導、脅迫響應及代謝途徑中翻譯後修飾的時空動態變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項研究獲得了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必威betways
現代種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5-00227-2
圖1. PAT-switch方法的分析策略示意圖
圖2. 擬南芥磷酸化和S-亞硝基化修飾位點的深度鑒定與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