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節瓜係列優良新品種生產技術集成的示範推廣
獲獎情況: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獲獎時間:2017年10月
內容簡介:瓜類在廣東省蔬菜產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南瓜、節瓜是華南地區的傳統蔬菜,在廣東蔬菜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據中國園藝學會南瓜研究分會市場分析統計,我國中國南瓜栽培麵積約40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華南、華中、西南等地,以蜜本類型為主。然而蜜本南瓜存在遲熟、對長日照敏感等問題,造成種植區域和栽培時間受限,廣東以北地區一年隻種一造,黃河以北地區土地遼闊,晝夜溫差較大,是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優質瓜類的理想地帶,蜜本南瓜卻不適宜在此區域種植。另外,近年來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風味獨特、優質小南瓜廣受歡迎。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南瓜優良品種及類型比較少,因此培育早熟、豐產、優質、廣適性、類型豐富的南瓜新品種,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成為目前中國南瓜育種的主要目標。同時針對新品種開展配套的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對提高南瓜產品的質量及數量,促進成果轉化和我省南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節瓜是華南地區內銷和出口創彙的名優特產蔬菜,也是大陸供港的主要蔬菜,夏季由於溫度高,致使節瓜植株生長不正常,相比春秋兩季表現為結果稀少,產量銳減,如曾在廣東推廣麵積較大的江心節、七星節等品種,春、秋畝產2000-3000kg,商品性好,但在夏季種植,畝產往往達不到2000 kg,甚至在1000 kg以下,而且商品瓜率低,嚴重影響了節瓜夏季的市場供應,最終導致了節瓜夏季生產有價無貨的局麵。本項目針對市場的發展變化,育成適應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早熟、優質、豐產、廣適性、抗性強的雜交一代南瓜係列新品種4個和耐熱、高產、抗逆的江心類型節瓜新品種1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並開展了新品種配套的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輕簡化南瓜、節瓜繁製種實用技術,製定了新品種高效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和種子采後管理技術規程建立了以蔬菜所、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為核心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係,形成了一個科技成果高效快速轉化的推廣平台。從2007年至今,累積已生產出達到國家標準的南瓜、節瓜優良種子8萬多公斤。累計舉辦技術培訓班70多期,示範現場觀摩會約35場,參加培訓、觀摩人員達1.5萬多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6萬多份。累計示範推廣南瓜、節瓜係列品種麵積204.5萬畝,占廣東省早熟南瓜和耐熱節瓜種植麵積的35%以上,創社會經濟效益147.2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示範推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