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掌上梅州】梅州茶葉種植突破30萬畝!這杯嘉應好茶即將端上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

時間:2020-04-24 16:17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春到極致是四月。茶,成為這個季節中當之無愧的主角,梅州各大茶區、茶山上也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茶在梅州落地千年,歲月年輪中亦伴著清幽茶香。近年來,我市茶葉種植麵積和產量逐年遞增。據市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市茶葉種植規模已達到31.3867萬畝,麵積與2019年同比增加5.6%。回望20年前,梅州茶葉種植麵積已經達到13.8萬畝。而從2017年底種植規模近20萬畝,到今春邁入30萬畝大關,隻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數字的變化反映嘉應茶產業發展的蓬勃態勢。作為我市鄉村振興產業抓手之一,我市先後成功申請4個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產業發展注入2億元扶持資金,撬動社會資金達到4.36億元。

古樹逢春老茶區迎來新變化

  晨起山間,雲霧尚濃。沿著蜿蜒曲折道路,穿過山林與晨霧繼續上行,便來到豐順龍崗鎮馬圖村馬山生態茶園基地。站在千米茶園的觀景台上眺望,雲蒸霞蔚,群峰迭起,蒼茫雲海如瀑傾瀉而下;俯瞰茶園,現代化基地綿延與山色融為一體,曆經百年的古茶林依然生機盎然。

  梅州種茶曆史也可追溯至公元800至1000年間,清代期間就湧現出梅縣清涼山綠茶、興寧官田綠茶、五華天柱山綠茶、豐順馬圖綠茶、平遠鍋叾綠茶與南台綠茶、蕉嶺黃坑綠茶和大埔西岩烏龍茶等多個曆史名茶產區。

圖片說明

悠久的曆史為嘉應茶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更留下了產業基礎和寶貴的種質資源。廣東蘇記祥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勇平是家中第四代種茶、製茶人,“我們族譜記載,十二世祖遷居清涼山時已經開始種茶,不過當時是少部分種植,如今我們是第二十世,清涼山已經是家家戶戶種茶”,其家中百年古茶樹被列為梅州市茶樹種質資源保護。

圖片說明

2009年,梅州市農林科學院科研人員就曆經數年走遍梅州八大地方曆史名茶產區,並從當地特有的茶樹資源中選出37個品質特異、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茶樹單株作為新品係。經過10餘年的繁育、種植、品比、試製,篩選出5個各方麵性狀表現優良的單株。“優良品種是其茶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選育出適合梅州種植的品種作為主打品種,並加以推廣,是促進梅州茶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市農林科學院茶葉專家高級農藝師肖麗紅說。

馬山生態茶園基地內百年老茶樹樹枝掛上的“胡須”狀藤蔓是時光的印記。但這座高山茶園裏處處皆可看到“新理念”痕跡和“新事物”身影:山地軌道機、水肥噴灌係統、霧炮增濕機、全自動製茶生產線……有機生態茶園理念讓企業更早一步拿下了茶園、產品雙有機認證。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保護老茶園、傳承傳統客家炒綠同時,企業也積極迎合外地市場、年輕群體口味,通過客家炒綠與新會青柑融合,推出“小柑綠”“陳年柑綠”。“年輕一代已經逐漸成為茶葉消費市場主力,我們從去年開始增設淘寶直播帶貨形式推介馬山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營銷戰略,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茶旅融合特色產業鑿出致富路

  眼下正是大埔縣西岩山茶園旅遊季。盡管受疫情影響,來此遊玩的遊客不及去年,但漫山遍野的茶,延綿起伏的綠,依然吸引不少遊客自駕前往。

  崗頭村位於大埔西岩山茶核心區,全村村民以茶為生、以茶致富,村中大小製茶作坊隨處可見,如今村民也走上了茶旅融合發展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去年旅遊產業路正式全線打通,串聯起三鎮十村累計3萬多畝西岩山茶田,”梅州凱達茶業負責人、梅州市茶葉協會會長賴法衛告訴記者,得益於道路拉通,西岩山茶田實現“化零為整”,不僅遊客可以盡賞茶田美景,企業收購茶青運輸時間比平時縮短一半以上,對茶葉品質提升大有幫助。

圖片說明

行走其間,引人矚目的不僅是茶山美景,還有沿著村路開辟的大大小小名優茶樹品種園,不僅有奇蘭、小葉烏龍等優良茶樹品種苗圃,更有來自西岩茶業集團選育的岩中玉兔、凱達的香妃翠玉等特色品種苗圃。“香妃翠玉母株隻有20多株,價再高也舍不得賣,但我們還是移栽兩株母株到苗圃園裏。優良品種隻有大家都來發展才好,才能把蛋糕做大做圓。”賴法衛說。政府在積極推廣優良種苗之外,企業也通過合作社和優質優價收購,將標準化種植及采摘規範傳導至農戶。“以香妃翠玉茶青為例,按要求種植采摘的,僅一斤茶青收購價就能達到三四十元。”賴法衛補充道。

圖片說明

座座高山曾阻擋發展的腳步,但如今茶葉則為茶農鑿出了致富路。平遠縣東石鎮鍋叾自然村是鍋叾茶的產地。得益於當地出台的係列扶持政策,村民們積極優化衰老茶園、開辟新型茶園,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同時引進先進製茶設備,改良做茶工藝。僅今年春,全村新增茶樹麵積約450畝。“我自家今年預計能產近2000斤茶,頭春茶價格每斤160元至400元間,還沒采完,就被各地茶商訂購。”鍋叾茶農林遠海靠著百畝茶園實現耕山致富。

齊頭並進新科技助力企業“雙贏”

  茶業是梅州傳統優勢產業。我市茶園麵積位居全省前列。與省內其他主產區相比,梅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六大茶類齊全,呈現以客家綠茶和烏龍茶為主、其他茶類共同發展的格局,產品更為多元。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部門獲悉,我市已成功獲得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承辦資格,同時,我市正積極製定嘉應茶“12221”營銷方案,推動“嘉應茶”走進更大市場。各大茶企紛紛發力,與技術結盟、與創新為伍,提升茶葉品質、豐富嘉應茶味。

  傳統產業的現代轉型,離不開科技支撐。“我們除了頭春茶使用人工采摘,二春茶和秋茶用采茶機采收,原本1畝地需要10個人,現隻需要2人操作機器1小時即可完成。”蘇勇平說,由於機采效率高成本低,機采製作的成品茶可實現價格親民、利潤可觀“雙贏”。

圖片說明

  目前,大埔縣西岩山崠頂湖茶場正加緊為全新展銷加工一體化大樓進行最後裝修。這是大埔縣茶葉產業園建設項目之一。賴法衛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後茶業日加工量不僅實現翻番,而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也將為茶園管理提供精準數據。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的模擬日光照射萎凋場或將改寫曬青受天氣影響的被動局麵。

  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對我市茶產業發展而言,無疑起到了“硬件上”固本強基的作用。“軟件”方麵則通過提升茶園管理和製茶工藝水平,推動傳承與創新齊頭並進。“傳統特色我們要發揚光大,走出梅州市場則要融入高香型、花果香型口味,這需要選擇合適品種,並在采摘和製茶工藝進行細節處理。”市農林科學院茶葉專家、高級農藝師黃海英說。

圖片說明

  院地共建也為“嘉應茶”產業騰飛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來,必威betways 加強與我市多家茶企開展深度合作,對茶樹新品種的產品進行開發,推出具有水蜜桃味、玫瑰茄、原味等3種口味的速溶茶產品。廣東省農科院梅州分院辦公室主任國彬告訴記者,省、市農科院對茶產業實施包括茶園土壤高效培肥等品質栽培技術、建立茶園病蟲害綜合防控體係、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建設、茶葉加工指導與示範推廣、古茶樹調研與保護、茶樹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利用等大量工作,並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果。

  嘉應學院品牌戰略研究所所長李繼紅教授認為,要提升嘉應茶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還應推動嘉應茶葉標準化體係建設,做大做強嘉應茶龍頭企業,打造嘉應茶品牌領導者,帶動嘉應茶特色產業發展。從企業而言,應找準品牌定位,聚焦綠色環保健康消費理念,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產品質量,並通過創新營銷方式,如定製營銷、精準營銷、體驗營銷,提升茶葉感知質量,實現品牌效益最大化。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