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 院所動態 > 科研進展

環藝所在切花百合采後的花香品質高效檢測和評價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5-07-11 16:33 來源:環藝所 【字體:

  近日,環藝所國際學術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科院農林科學一區TOP,IF=6.8)發表題為“Postharvest fragrance dynamics of different scented cut lilies Insights from HS–SPME–GC–MS and electronic nose”的研究論文。環藝所為第一完成單位,環藝所周熠瑋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環藝所葉遠俊副研究員和華南農業大學範燕萍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百合(Lilium spp.)是重要的香型切花,香氣是其最關鍵的觀賞性狀之一。然而,目前關於切花百合采後香氣質量高效檢測的報道非常有限。該研究使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HS–SPME–GC–MS)和電子鼻技術評估了十個切花百合品種在四個衰老時期的花香變化。通過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和隨機森林分析發現揮發性化合物(E)-β-羅勒烯、苯甲酸甲酯、桉葉油醇和電子鼻傳感器W2S、W1S、W3S、W2W是區分不同衰老階段切花百合香氣質量的關鍵因素。其中,W2W傳感器與(E)-β-羅勒烯、α-鬆油烯、α-水芹烯、異鬆油烯、β-月桂烯、別羅勒烯、甲氧甲酚、波斯菊烯等多個關鍵揮發性化合物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而W3S和W6S傳感器分別與惕各酸甲酯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表明這些傳感器可以作為預測對應化合物濃度的潛在標誌物,通過監測這些傳感器的響應值可以快速檢測切花百合花香中的重要揮發性化合物含量。研究結果為切花百合采後香氣品質的高效檢測提供了潛在的方法。

  該研究得到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和必威betways 優秀博士人才引進項目。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4.113378

圖片1.png

基於偏最小二乘回歸PLSR的電子鼻傳感器與51種揮發性有機物的關聯分析。(APLS回歸分析的載荷圖。(B10個電子鼻傳感器和51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間PLS回歸係數的層次聚類分析。(C基於PLSR分析的Jackknife test結果。(D)傳感器與VOCs顯著相關的網絡分析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