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在納米肉桂醛綠色保鮮材料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近日,加工所農產品保鮮與物流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農林科學一區Top,IF=6.6)發表題為“Enhanced storage stability, controlled release,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innamaldehyde via nano-encapsulation in soy protein isolateand 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的研究論文。加工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加工所戴凡煒研究員與聯培研究生許超群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飛平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果蔬在采後極易因病原體侵染而發生腐敗變質,進而引發食物浪費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抑菌處理是保護食品、延長其貨架期的關鍵手段。肉桂醛是一種主要來源於肉桂精油的疏水性芳香醛,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具有在果蔬保鮮領域應用的潛能。然而,肉桂醛的水溶性低、穩定性差等問題,限製了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本研究研創了一種大豆分離蛋白(SPI)/ε-聚賴氨酸鹽酸鹽(ε-PLH)複合納米載體,用於負載肉桂醛(CA)。在最優條件下,SPI/ε-PLH/CA納米複合物(SEC)的包封率達到78.91%,蛋白質負載量為0.390 mg/mg。負載提高了CA的穩定性,在4°C和25°C條件下儲存30天後,CA在SEC中的保留率分別比遊離CA高1.80倍和1.73倍。此外,納米複合物表現出pH響應性釋放特性,在酸性條件下的釋放常數(k)(68.26)高於中性(53.54)和堿性(53.00)緩衝液;而且在pH6.0下,SEC中CA對大腸杆菌和蠟樣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分別是遊離CA的1.84倍和2.27倍。研究結果為綠色納米抑菌劑研發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並為傳統化學殺菌提供一種可持續的替代方案。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202143)、廣州市重點研發計劃(2023B01J2001)、珠海市社會發展領域科技計劃項目(2420004000206)、高州市“揚帆計劃”荔枝保鮮技術科研攻關項目等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