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要聞中心

我院水稻所舉辦撂荒地複耕水稻種植經驗交流現場會

時間:2024-07-05 15:47 來源:院辦公室、水稻所 【字體:

  7月4日,我院水稻所聯合高要區農業農村局在高要區活道鎮水口村舉辦撂荒地複耕水稻種植經驗交流現場會,展示我院科技支撐高要區活道鎮撂荒地複耕複種水稻的成果,總結撂荒地整治的經驗模式。高要區副區長黃興榮、高要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冼誌明、我院黨委書記鄧詣群參加活動。活動現場由水稻所所長何秀英主持。

  交流會上,水口村委、活道鎮委、高要區政府、肇慶市農林科學院負責同誌分別表示,感謝省農科院水稻所等單位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合作,並介紹撂荒地水稻種植、“活道大米”品牌打造、品種和技術科技支撐等情況。鄧詣群表示,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見證廣東省農業科學在高要區活道鎮水口村撂荒地複耕水稻種植的成果,進行撂荒地整治經驗交流,總結高要區活道鎮撂荒地整治成功經驗,希望共同探討形成以政府支持、品牌帶動、市場導向、科技支撐的撂荒地複耕複種新模式,科技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隨後,與會人員一同考察活道鎮水口村撂荒地複耕水稻種植基地絲苗米新品種示範情況,對活道撂荒地複耕整治模式表示高度肯定。

  2024年早造,在活道鎮政府、駐活道鎮幫扶工作隊、活道鎮水口村委會和水口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下,水稻所與高要區農業農村局合作,複耕複種水口村閑置的檳榔芋頭種植基地和蕉芋基地300畝,建設撂荒地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該基地種植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均為院水稻所的研究成果,種植品種為南晶香占、19香、粵禾絲苗等優質絲苗米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為水稻“三控”施肥技術。目前,基地水稻長勢良好,豐收在望,預計“南晶香占”產量可達400公斤/畝,撂荒地複耕複種成效明顯,為推進我省撂荒地整治提供了可複製推廣的成功範例。

微信圖片_20240705154406.png

  院水稻所、院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團隊,肇慶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鍾春燕,活道鎮黨委書記周長青、佛山駐肇慶幫扶指揮部負責人,駐活道鎮幫扶工作隊所有隊員和各村(居)支部書記,以及活道大米企業和水稻種植大戶代表等共60多人參加活動。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