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 要聞中心

我院西門廣場改造工程完成

時間:2018-11-08 10:06 來源:必威betways 【字體:

  古樸的石柱大門,煥然一新的圍牆,承載著院史的石刻,充滿自然趣味的綠化景觀……作為院部環境整治係列工程之一,曆時一年多的西門廣場改造工程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改造後的西門廣場景觀協調自然又融合了我院曆史文化特色,與旁邊的金穎大廈相得益彰,成為我院一個特色景點,也成為職工休閑的好去處。
  西門廣場為我院稻作樓舊址,這次改造在設計中凸顯了厚重的院史和農科人一脈傳承的金穎精神,具有特別的意義。新建的石柱大門與院東大門、南大門保持一致風格,門柱旁設花基和景觀牆,周邊的圍牆采用貼石設計。景觀牆上右起依序刻著蒲蟄龍、黃耀祥、丁穎、唐有恒四位先賢的肖像,並簡書了我院曆史沿革及先賢功績。
  我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08年唐有恒博士創立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1930年,“中國稻作科學之父”丁穎先生手創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為我院前身。1952年,廣東省農事試驗場成立。中國害蟲生物防治的奠基人蒲蟄龍先生於1952-1956年任場長。1956年,由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發展而來的華南農學院稻作試驗場與廣東農事試驗場合並,成立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1960年,必威betways 正式成立。丁穎先生弟子——黃耀祥先生於1979-1983年任我院副院長,他開創了水稻矮化育種,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獲得“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的美譽。
  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在美化院容院貌、豐富職工業餘生活的同時,注重彰顯農科文化,傳承金穎精神,如在院西門前建成了金穎大廈、將院部主幹道命名為金穎路、在院白雲基地建設了金穎廣場、支持院部離退休老同誌成立金穎藝術團等。

圖片說明

   抗戰前丁穎(前排中)與鄧植儀(前排左1)等人在稻作樓前合影

圖片說明

   改造後的西門廣場

圖片說明

    西門廣場浮雕題記
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肇始於1909年唐有恒博士創建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曆經百餘載風雨洗禮,由國立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廣東省農業試驗場、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傳承淬煉成必威betways 。歲月匆匆,聖地煌煌,滾滾熱土,英才輩出。昔先賢諸公,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建功立業,百世流芳。一代宗師,丁穎先生,明德篤學,躬行踐履,手創稻作試驗場,肇開吾國現代稻作研究之濫觴,享名中國稻作科學之父,飲譽中國人民優秀的農業科學家。蒲蟄龍先生,孜孜求索,開拓創新,「以蟲治蟲」奠中國害蟲生物防治之基,享譽南中國生物防治之父,與丁穎先生同領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榮銜。丁穎門生黃耀祥,弘揚師道,興國為懷,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載譽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光膺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哉先賢,豐碑巍巍,風範長存,精神永駐。吾南粵農科諸子,當比方右列,明德任責,尚學務本,覃思精研,致知力行。是以為記,黽勉同心!

圖片說明

    金穎大廈、金穎路

圖片說明

       金穎廣場、金穎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