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簡報第二期
必威betways “十四五”規劃編製提綱
一、發展基礎:全麵謀劃,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成效顯著
(一)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主要進展:圍繞“賦能激活”深化機製改革,改善科技創新生態體係,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科技人員積極性很高。
1.頂層設計:形成黨建引領、四輪驅動的工作主線,創新考核評價、績效分配、職稱職務晉升等激勵機製。
2.科技創新:科研立項、科技產出穩步增加,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有效加強,種質資源庫等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
3.產業支撐:共建地方分院,全產業鏈對接產業園,形成“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協同創新、全鏈服務”的“院地合作”模式,鍛煉提高了科技人員服務產業的能力。
4.人才培養:科技和幹部隊伍不斷壯大,結構明顯優化。
5.科技開發:形成新常態科技開發係統組織方案,成果轉化收入快速增長。
6.資金保障:實施三個省財政專項,穩定工作經費有所保障。
7.黨建引領:黨的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農科文化建設有效加強,凝練“求實、創新、篤行、務農”院訓。
8.民生方麵:職工收入增長較快,院部環境更加美麗舒適。
(二)存在短板
1.學科結構和研究領域還不完全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
2.產業支撐還欠缺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3.高層次人才短缺,中青年優秀人才不足,人才梯隊存在斷層。
4.大平台、大成果、大(技術)突破不夠凸顯。
(三)機遇挑戰
1.曆史機遇: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政策機遇: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一核一帶一區。
3.發展趨勢:農業農村現代化、三產融合,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二、發展思路:圍繞堅持“三個一”(強化一條主線、建強一個體係、鞏固一個模式)、提升“三個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產業支撐能力、人才培養能力)、推進“三個突破”(高水平成果、高層次人才、關鍵核心技術),謀大事、開新局,補短板、抓提升,強保障、促發展,保底線、惠民生,全麵提升發展質量,實現重點突破。
(一)指導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
黨建引領、四輪驅動工作主線。
(二)總體思路
謀大事、開新局:圍繞建強科技創新生態體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的全布局,謀劃和推進“五大”(大項目、大人才、大平台、大成果、大突破),鞏固和推廣“院地合作”模式,開創“十四五”發展新局麵;
補短板、抓提升:圍繞學科、人才的短板,拓展學科結構,強化新興學科人才培養和引進,構建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全鏈條科技創新體係,全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水平;
強保障、促發展:強化黨建引領,夯實條件保障,確保科研立項和科技產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麵的發展水平,促進農科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保底線、惠民生:在事業發展中確保全院和諧穩定,確保職工收入增長達到我省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改善院所環境,解決職工後顧之憂,讓幹部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實現高品質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建設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產業支撐優勢明顯的高水平農科院。
2.具體指標
“十四五”科技事業發展主要指標對照表
|
分類 |
主要指標 |
“十三五” 完成情況 |
“十四五” 發展指標 |
|
科技創新(14項)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 |
|
|
|
國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 |
|
|
|
|
科技成果獎勵(項) |
|
|
|
|
第一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項) |
|
|
|
|
通過審定品種(個) |
|
|
|
|
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件) |
|
|
|
|
獲得新獸藥(件) |
|
|
|
|
獲得授權發明專利(件) |
|
|
|
|
製定標準(個) |
|
|
|
|
發表“三高”論文(篇) |
|
|
|
|
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個) |
|
|
|
|
新增省部級創新平台(個) |
|
|
|
|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 |
|
|
|
|
地級市以上農業發展規劃(項) |
|
|
|
|
成果轉化與推廣服務 (10項) |
主導品種(個) |
|
|
|
主推技術(個) |
|
|
|
|
成果轉讓(項) |
|
|
|
|
技術入股(項) |
|
|
|
|
農科院地方分院(個) |
|
|
|
|
區域優勢產業研究院(個) |
|
|
|
|
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孵化器,個) |
|
|
|
|
對接幫扶農業龍頭企業(家) |
|
|
|
|
新建新型研發機構(家) |
|
|
|
|
新增上市、高新、龍頭企業(家) |
|
|
|
|
人才隊伍(10項) |
在編人員比例(%) |
|
|
|
引進高層次人才(人) |
|
|
|
|
招聘博士(人) |
|
|
|
|
在編博士(人) |
|
|
|
|
新增國家級人才(人) |
|
|
|
|
新增省部級人才(人) |
|
|
|
|
培養金穎人才(人) |
|
|
|
|
培養青年研究員、副研究員(人) |
|
|
|
|
培育科研團隊(個) |
|
|
|
|
培養中青年後備幹部(人) |
|
|
三、主要任務
(一)黨建引領
1.強化政治引領: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強化思想引領,建強院及院屬科研單位兩級班子。
3.開展融合式黨建:加強雙帶頭人(黨支部、科研團隊)培養。
4.運用動車組理論、高壓自燃和點火原理,開展“引導他、成全他”思想政治工作。
5.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專項檢查、審計常態化。
(二)科技創新
1.謀劃大項目、大平台,爭取大成果,實現大突破,全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2.加強基礎研究,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形成上中下遊貫通的一體化創新鏈。
3.加強優勢產業技術攻關,為我省優勢產業提供關鍵共性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4.加強優勢產業、智能農業等科研團隊建設,優化科研團隊結構,基本建成適應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全鏈條的學科體係。
5.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推進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農產品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省農產品加工中試服務基地、動物衛生P3實驗室等重點項目。
6.強化協同創新,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麵加強與中國農科院等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合作。
(三)產業支撐
1.鞏固和推廣“院地合作”模式,打造示範樣板典型,全麵提升產業支撐水平。
2.完善分院建設,實現分院在全省農業區域全覆蓋,帶動提升全省農業科技水平。
3.建設好優勢產業研究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4.與地方政府聯合實施人才計劃,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四)人才培養
1.加強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科技骨幹。
2.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造就若幹傑出人才和一批領軍人才。
3.加強管理幹部隊伍建設,提升院所治理水平,激勵幹部敢擔當、勇作為。
4.重視發揮老專家的傳幫帶作用,緩解人才斷層問題。
(五)科技開發
1.全麵推進新常態科技開發係統組織方案,夯實事業發展的資金保障。
2.積極推進輕資產服務體係建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六)條件保障
1.積極爭取省財政支持,繼續實施省財政專項。
2.加強白雲基地建設,提升科研基地試驗示範功能。
3.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辦公係統、人事係統、“農科雲”、智慧後勤係統等。
4.夯實後勤保障:新建周轉房、擴建職工飯堂、改造院幼兒園、改造院所環境。
(七)深化創新生態體係改革
1.深化績效分配、職稱職務晉升、考核評價等機製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2.加強農科文化建設,大力宣傳科學家精神,大力推廣院訓,濃厚科技創新氛圍。
3.轉變管理職能,提高行政效率,重點是賦能激活、創造環境、搞好服務,切實為科技人員減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全麵領導。
(二)強化責任落實、措施落地。
(三)完善激勵機製。
(四)抓好培訓提升。
(五)爭取政策支持。

手機版

微信


